广州凌控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至上 诚信经营 开拓创新 求实合作 因为专注 所以专业 不断完善 不断创新
首 页 >> 新 闻 >> 行业新闻 >> 智能制造大会“好声音”汇总
搜 索
最新新闻
7月 Top10
No data
智能制造大会“好声音”汇总
http://www.chlingkong.com
文章来源: 新华网,中华工控网整理 发布时间: 2016-12-14

迎接一个智能制造的新时代,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诸多大国的战略选择!上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精彩落幕。这场盛会,不仅让大家见识了诸多酷炫黑科技,更聆听到国内外大咖“华山论剑”留下的诸多精彩“好声音”。

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来畅享这场围绕“让制造更聪明”的思想盛宴!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

网络协同创新智能制造 重构传统制造业的创新体系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智能制造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深刻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加速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智能制造正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各国都希望通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夯实本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塑造制造业的新优势。

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相辅相成,智能和绿色是制造业转型的两大主题。要实现绿色制造就需要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以智能制造新模式、新理念,全面革新传统设计、制造技术和生产方式。与此同时,随着生产制造日益普及,在传统铸造毛坯、打磨成品基础上,又增加了电脑塑形、打印成品的叠加方式,节约了材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丰富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和方式。绿色化的关键在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推广应用,只有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强化智能制造的支撑地位,才能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消耗更少、污染更小。

网络协同创新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特征,将重构传统制造业的创新体系。一直以来,制造业创新活动锁定在特定的物理空间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突破了地域限制,推动通过虚拟加实体空间进行异地协同创新,可实现全球资源优化整合。通过网络,将价值链与生产过程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技术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多地区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型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扩大新型智能制造模式。面向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制造业联系,寻求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智能制造以及绿色制造等方面的合作机会。拓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等重点合作领域。加强标准化合作,制定一批通用标准,并向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推广。开展试点示范经验交流,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和机会分享。加强人才培训交流,为智能制造发展培育更多的实用人才。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理事长 基思·罗:

我们畅想,未来所有的零件知道自己今天的生产任务

美国正在制造业领域推进一系列先进的工程以及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从生产车间到最顶级的技术,需要打造全新的生态系统,更好地推出高质量产品和定制化流程,很多人将其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就此专门推出了一些国家级大项目,希望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全球的技术革命以及制造业升级。

现在大家对于制造智能性的预期越来越高,希望制造业的速度、产能、质量越来越高,而废料的产生越来越少,这意味着需要更高层级的流程制造和工艺水平。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一批工程师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技术革命和技术演进。我们畅想,未来所有的零件都带有传感器,设备与设备、零件与零件之间互联,操作人员在进入这个生产线之前,这些传感器和设备已经知道今天的生产任务,所以不再依赖人工来组织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

当前,最新的空间技术,以及精益生产、精益制造、生产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都在帮助我们走向最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全球前5制造业出口强国的地位,但自200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迅速下滑。如今美国正在实施最新的制造优化计划,将美国进一步打造成为全球技术以及工程枢纽。为推进智能制造,在美国,设有数字制造和设计创新研究所、高级复合材料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协会等9大关键组织,未来10年,美国还要成立45个相关研究所,我们欢迎跟全球其他顶级研究所进行合作和竞争,共同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做出贡献。

现在很多国家,老龄化问题严重,特别是技术工人越来越少。机械工程师、数字工程师承担着应对挑战的重要角色,不仅在物理的世界,而且在数字模拟世界,在虚拟世界,在传感、控制以及数据分析等方面,这都有赖于技术进步,也有赖于专业能力的提升。然而我们担心的是,决策者往往以传统的线性的而非破坏性的思维,太过直接地关注而不能直接去进行战略性思考。因此要改变我们的文化,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甚至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全球重塑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这意味着不光是技术革命,思维也需要革命。

德国电工委员会主席 罗兰德·本特:

德国主要关注三个纬度: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工厂

对德国企业来说,如何管理好数字经济的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德国制造业数字化或者说智能化趋势,是个很重大的机会。现在把自动化技术包括互联网技术应用到生产线上,应用到工厂生产端,将这样一个系统集成、系统互连,我们称之为工业4.0,或者工业自动化进程。这个趋势的发展,有很多全球化背景,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比如系统需要更加高效,我们生产车间需要更高效的量产,同时又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希望系统更加灵活,更有交互性。

第四次工业革命意味着更复杂的、更互联的系统,需要一系列突破性技术和前提,首先要数字化、智能化。现在全球有数百亿台甚至数千亿台终端,这些终端之间如果能够互联,将给我们各个行业带来无限机会。设备智能互联,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德国对于工业4.0,主要关注三个纬度:智能产品,智能服务,智能工厂。工业4.0下面的智能工厂是什么样呢?它的系统一定更加柔性、更加灵活,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端到端的柔性生产和交付,同时所有智能工厂和价值链参与者,在层与层之间可以进行交互,所以智能工厂意味着无缝的沟通、无缝的通信,产品是这个网络的一部分,而不再是我们传统的物理的存在。

“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进行的工业4.0,可以相互学习。中国的战略要点也是强调建立制造业的创新中心,提高制造业的效率,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包括最新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等等,这些重点跟德国工业4.0项目有很多共通之处,可在多个方面展开合作,特别是教育、培训方面。合作,将帮助我们在未来实现转型,实现数字化的发展。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副院长 白瑞楠:

数字化,从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变成服务的大规模生产

瑞典皇家工程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工程科学院,我们的使命,是促进工程和经济科学的进步,推动商业和工业的发展来造福社会。我们是一个独立的机构,把商业界、学术界和公共部门的决策者召集到一起,帮助社会来更好地做决策。我们有两个网络,包括1300名个人会员,230家公司会员,不仅包括瑞典的公司,也包括国际公司。5年前,我们关注两个主要的领域,第一个就是增加我们瑞典工业所需的竞争力,第二个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瑞典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看到两个之间的一个相关联的地方就是智能制造。

来看一看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看到两个主要的趋势:全球化和数字化。数字化创造出了新的商业模式,使得我们从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变成服务的大规模生产。15年前,我们经常用一个产品来界定创新,现在界定创新用服务、新的组织方式、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新的市场。创新应该包括方方面面,包括强调政府的作用,政府是一个中心角色,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众所周知,瑞典是非常创新的一个国家,制造业在瑞典经济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块。瑞典也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应该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十个国家之一,但是,瑞典的竞争力正在下降,所以我们现在努力变得更加有创新性。瑞典将努力成为在创新商品和服务领域里的世界领袖,为此已制定一些新策略。我们需要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需要更可持续地进行发展,这些对工业部门而言也会创造就业,而且能够大幅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在瑞典,我们想让整个国家都宜居。为此,我们应该发展新的或者改进已经有的一些技术,包括3D打印,纳米技术等等,我们都会想到这些,并希望在这些领域都做得很好。当然,我们也需要把产品和服务更好地结合起来。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生产设备研究所长 乌尔曼:

工业4.0不是完全自动化的全新浪潮,它是以人为本的战略

当今世界,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和完全融合互通的生产方式,将把产业带至更为高效的阶段。在德国,这一过程被称为工业4.0。在中国,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

工业4.0不是一种特定的技术,它是一系列业已存在,或者正在发展的特定技术的集成。德国对工业4.0的基本理解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服务、工艺、人联系起来,从而使互联互通和智能遍布制造业。为达到这一目标,还面临一个尚未解决的挑战,即数字化的一致性。目前的解决方案,包含所有企业和机构的横向融合,以及生产与IT系统的纵向融合。

制造的智能化将或多或少从集中走向分化,这要求对社会技术体系进行全新设计,将人充分地融入到全新的网络化生产当中。数字化融合趋势将改变全球生产格局,每一个国家都有目标,德国希望通过技术社会和经济融合占领工程高地,美国希望将数字创新带入制造以重振制造业,日本与韩国希望在智能工厂和大型制造上有所突破,中国可能希望很快地学习到他人之长,并将其融入到长期发展规划之中。对于中国来说,想要尽快学到他人之长,可以通过正在从工业2.0向3.0转变的中小企业入手,将他们培育成为OEM的战略供应商。从长期战略来看,将中高端技术企业培养成为数字一体化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工业4.0并不是完全自动化的一个全新浪潮,它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战略,在数字化的协助系统下,低端的技术工人也可以完成较为复杂的工种。工业4.0不是完结篇,这不单是一个信息通信技术问题,制造业的挑战依旧是质量、时间、成本和可持续性的优化。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机床、工艺、工具、材料和产品的创新发展。未来所急需的是一个快速、精准、柔性、强劲、虚拟、以人为本的生产。

如果把中国和德国做比较,两国在很多方面很相似。但差异之处,是在不同的初始框架下和不同的工业发展阶段中,对特色性技术的使用。在中国,有一批中小形企业正在经历工业2.0到3.0的转变,而德国的中小型企业,正处在工业3.0中期转变到工业4.0的阶段之中。但两国的优先战略统一,能够使我们更好地追求未来的双赢发展。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规划,若想获得成功,则必须更多地应用和把握智能制造,必须在重点领域进行互联互通。位于江苏的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是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研究院和中国一系列合作的亮点,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德国工业4.0战略合作的具体体现。这是中国第一家应用型的研究院,既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演示,也是技术合作的实验平台以及培训平台,未来将和南瑞集团开展战略合作。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田红旗:

整合全社会资源,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智能制造,正在开启全球制造业发展新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智能制造概念与技术逐渐兴起,近年来,更是呈现爆发式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均将智能制造作为重振和发展制造业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度运用信息技术推进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变革,抢占高端制造市场,不断扩大竞争优势。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正在开启全球制造发展的新时代。在我国,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实现中高端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政府也正在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环节,突破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江苏是全国的制造大省,制造业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不仅产业基础好,生产体系完备,而且加工制造和研发创新能力均位居全国前茅,在若干细分行业中,已有一批企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工程院正在与江苏开展全方位的深度合作。近两年来,周济院长带队就推进江苏“制造强省”和“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建设,到江苏进行专题调研;去年7月,中国工程院与江苏省又签署了《关于实施“中国制造2025”共同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进苏南地区制造业高端发展,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中国工程院将继续发扬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助推江苏制造业的发展,助推中国制造强国战略。

《连线》杂志创始主编 凯文·凯利:

人最后所取得的工作价值,其实是他跟人工智能的合作

每次来到中国,我的想法都会发生改变,这次毫不例外。我的想法也变了,中国正在智能制造领域做伟大的工作。

展望未来25年技术的发展,具体事物无法先知和预测,比如苹果手机未来是否畅销?而长期趋势性的内容则可以预测,我们看到的未来,是数字化方向。

人工智能,事实上已经存在,大多数时候,它能后台进行运作,我们看不到它。比如它能帮医生诊断疾病。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智能正取代传统人力。比如谷歌正在训练人工智能去打电子游戏,而训练和教有根本的不同。人工智能比人更聪明,比如百度能够记住6万亿的网页,这是人类所记不住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人工智能?人们有许多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人工智能,人们以单一的想法思考。人工智能更像一个合唱团,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乐器,每个乐器有不同的方式,这些乐器来帮助人们演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曲调。人有数万个想法在头脑中,至少有20多个不同的思考方式来帮助我们思考。如果你有1000个想法来为你工作,如何利用这些想法呢?未来,智力是一种服务和资源,可以通过“云”来实现,每个人都可以尽可能多地去购买人工智能,就像购买电力一样。其实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个服务,且面向大众。

再回到智能制造。它和其他的产业有什么差别?差别就是你必须有更多有智慧的想法。人类在几十年前就可以制造出机器人,还可以让机器人从人身上学习。

如今,人们担心机器人会抢去人的工作。有些工作是被机器人抢走了,但机器人带来了人类的工作机会,而不是去抢走我们的工作机会。为什么这么说?从现在来看,未来凡是强调效率、生产率的工作都会被机器人所替代。如果生产率不再那么重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创新!就创新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件有效率的事情,你要失败无数次。从这个层面来看,科学家们效率很差。但你只有去尝试!因为没有尝试你就不能创新。这些事情将是人类要去做的工作!

人最后所取得的工作价值,其实是他跟人工智能的合作。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与机器共同合作。这之中,主要是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来进行人机互动。比如说人们和因特网的对话,当将因特网作为对话的对象,而不仅仅是使用工具的时候,我们的思路就发生了重大改变。

未来,嵌入式虚拟现实和混合虚拟现实,将改变人类的世界。你得到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体验,我们从知识的互联网到了体验的互联网。另一个趋势是按需经济,使用权优于拥有权。优步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但它没有出租车;阿里巴巴是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公司,但它自己没有百货公司。如果对于某一个产品,我只需要租用就够了,那就没必要再买。比如书,因为随时可以读这本书,我就可以订购所有内容的提供者,通过订购的方式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那么就不需要买了。我们可以把生产的产品变成服务,把它当服务销售出去,所有的产品将变成社会化的一分子,人们买的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产品而是服务。

当前,人们正在考虑如何从所有权到使用权,这要靠分享。我们只是在分享经济的开始。在这里,分享指的是合作、共事。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机遇,是将会有更多的工具,来影响人类更为广泛的合作,跨国、跨洲等等,分享方式和合作方式将是闻所未有。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我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去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并且是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未来五年,中国一定是第一个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国家,一定惊艳全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 尤政:

如何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答案就是创造

有幸参与“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研究,同时担任中国工业强基专家组的副组长以及智能制造标准专家咨询组组长。我专业出身是搞MIMS传感器,也研制过五颗卫星,并且成功地在天运行。

热!是我参加这次大会的最大观后感。第一个热来自政府,借这个机会颁布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而江苏省将智能制造作为强省的重要战略,希望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会址能够长设南京。第二个热来自企业,参展的国内外企业都很多,展示的既是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前沿技术,更是未来强国的竞争点。更重要的是,政府、企业和技术人员,都对智能制造发展给予了关注,这是我国成为未来强国的很重要因素。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研究院的代表总结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制造业特点,谈到中国时讲到两点,一是长远战略,二是速度。他们的点评让我倍感压力。想象一下,未来中国的智能制造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答案就是创造,毕竟核心技术是买不来也引不来。

高校有两个职能,一是创新的职能,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前沿研究是高校的特长,而高校有众多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承担着智能制造发展中的创新重担。二是培养人才。我们真正培养出来的企业精英、卓越工程师又有多少呢?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创新,用中国的创新、中国的质量让全世界感觉到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引领。

作为一个所谓的专家,我想对江苏省提出三条建议:第一是夯实基础,人才是第一位。江苏是教育大省,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优势。而智能制造的发展和人才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地应用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第二是要开放交流。我们同国际间的差距还很大,因此需要多开窗口多交流。世界智能制造大会非常有价值,通过不同国家、不同研究对智能制造、规划和技术发展的体会,给江苏乃至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提供借鉴作用。第三是江苏省要在创新引领上下功夫。智能制造大会的作用毕竟有限,关键是将会议的成果落实到创新引领方面。先引进,把各个国家的优点聚集起来后再国产化,形成中国的特点,然后再走向世界。我相信在江苏有很多可以走出去、引领世界的事情,希望通过我们坚实的基础,不断吸收国际经验,走出江苏智能制造创新之路。

海尔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人单合一”,一定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方向

智能制造绝不仅仅是简单地搞一个智能制造的设备,搞一个无人工厂,搞一个智能化的产品。智能制造是一个体系、系统,因此结合海尔的探索,我认为智能制造必须要搞一个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

海尔,从2005年9月20日就开始尝试新的管理模式:“人单合一”。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的需求,不是狭义的订单。经过长达11年的探索、试错,现在它已经成为体现互联网思维的管理模式。去年,“人单合一”模式被哈佛商学院评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案例,为什么呢?不是说他做得多么好,而是说这一定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方向。

为了实现“人单合一”,海尔就把我们企业里边一万多名中层管理者去掉了,那么这个组织就变成一个网络化的组织,里面有三种人:第一种人叫平台族,在这个平台上有很多创业的团队;第二类人叫小微,就是每一个的创业团队;第三类人叫做创客。这三类人没有什么上下级的关系,他们只有在网络上获取更多的资源来创业。现在我们的小微有上千个,其中200多个小微已经市场化,获得市场的投资。有天使资金进来的有181个,获得A轮投资的29,B轮的3个,C轮的1个。

检验一个模式的实用性,必须变成国际化。中国过去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我们都是引进国外的,现在我们怎么样把自己的管理模式再输出到国外去,变成一种国际化?今年6月份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我,说你们收购了美国GE家电,你们要派多少人来?我说我们所有国外的收购,都没有派人去,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沙拉模式”。就像西餐的沙拉一样,沙拉里头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但是沙拉酱是统一的。我们的“人单合一”就是沙拉酱。但是各种文化,各个国家文化都可以保留,没有必要改变那个文化。

前些年我们兼并了三洋家电。兼并的时候,他们已经连续亏损了几年。我们兼并之后,就问他们一个问题,就是你亏损这么多年,谁来负这个责任?所有人都说没有责任,研发说我这个完全符合设计应用书,制造说我完全符合营销的标准,营销说他给我这个产品,我就出去卖也卖不出去,所有人都没有问题。那么,这个跟“人单合一”要求不符合。因此,我们改了,不是跟组织签合同,是跟市场签合同,跟小微签,日本人很难理解,我们做了半年多的工作,他最后理解了,签了。日本的文化就是团队文化,执行力非常强,把执行力从上级变成市场,马上不一样了。因为市场变化太快了,用户的市场需求,上级怎么知道呢?所以把这些上级都取消掉了,大家和市场直接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收购新西兰最好、且是唯一家电企业时,发现这家企业的技术非常高,在美国卖的超高端产品价格很高,但反而不盈利。原因在于它完全以技术为中心,而不是以用户为中心。那就把原有组织改变,本来是一个串联的组织,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现在变成并联的组织,研发制造销售都以用户为中心,研发必须按用户的要求来做,现在形成了良性运转的轨道。

今年6月份我们56亿美金并购了美国GE家电后,其中一个高管问我,你今天把我们兼并了,你用什么办法来管理我们?他的问题就是说,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管理到我们。我当时给他的回答是,你问题的定位有问题,我不是你的领导,我也不是你的上级,我是你的股东,你的上级和我的上级是同一个人,就是用户。GE过去有顾客,但没有用户。区别在于顾客是匿名的,用户是交互的、有名的。对GE,我们两家共同的挑战就是怎么样把大量的用户顾客资源变成用户资源。当然现在还在做,还在推进这个问题。他难在什么地方?因为GE现在一套非常完整的管理体系,但是它是线性的,而我们现在需要非线性的,用户在变化,你要跟着他变,这个非常非常难。

我感到,现在反而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中国适用互联网时代非常有利。东方文化讲的是系统性,互联网恰恰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这个系统简单说就是用户和企业一定要联到一起去,你与其他的相关人都应该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西门子数字化工厂集团CTO Bernhard Quendt:

“数字化双胞胎”,大幅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

12月31日,是西门子成立200周年。200年来,西门子一直在变化,一直在紧跟技术革命的潮流。在这期间,西门子经历了电气化过程,之后又经历了50多年的自动化,10年到20年的数字化时代。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10年已经是整个生命。西门子抓住这个时间,推出了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化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是工业生产过程不断演变的过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一台机械织布机问世;第二次工业革命,诞生了第一条流水线;第三次工业革命,催生了第一个可编程控制器。而在工业4.0时代,仍然将在生产中实现转型。如今,西门子不仅仅是为了技术,而是为了给社会带来利益,比如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增加灵活性、提高效率和质量等。

在西门子,数字化转型其实涵盖了价值链的所有过程,包括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和生产制造以及服务等内容。比如在产品组合中,西门子研发出一种新的创新产品:“数字化双胞胎”。这一创新虚拟技术,可以对一个产品的设立全流程、生产全流程甚至人工、机器人劳动进行仿真模拟,还可以进行各种参数的试验,之后再建设实体的工厂。这样一来,大幅缩短了产品上市的时间。

上周,西门子又推出了最新的产品:以云端为基础的开放物联网系统。它可以将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考核等连接到统一的生态系统中进行维护。同时,这个云端系统为客户提供了特定的应用程序,开放了一些接口,鼓励客户来参与进行数字化改造。

Rockwell全球副总裁  Christopher Zei:

我们与环境的对话正在不停地进行,关注也不断更新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各种计划和措施,希望能够赶上智能制造的潮流,使用更加优化的智能制造来加快自己革新的脚步。但挑战无处不在。比如,从旧的员工到新型高技术员工的转变并不容易,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此外,挑战还来源于各种各样的风险,信息安全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

互联企业已成主要趋势,这是一个人员生产过程和技术的相互连通,但这并不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发现有效信息,尤其是找到人和机器的有用信息,这样的信息可能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因此,建立信息化的平台至关重要,一般性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它得到想要的答案。而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不仅要将设备接入到网络,还要将工厂、人员、甚至供应链都连接起来,从而提升实际价值,同时建立起合适的团队,特别是跨部门的团队,能将当前状况与愿景进行对比,对差距进行量化,进而寻求解决方案。

一个创造智能的环境究竟什么样?我们都希望将智能资产变现,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智能并不是单纯地把设备连接在一起,而是把所有的信息更好地利用、分类,从而创造一个新的智能制造的环境。我们收集的信息不仅是设备的信息,而是整个环境互动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

开启智能制造最好的方式,是建立明确的阶段性目标,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我们与环境的对话正在不停地进行,关注也不断更新,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创造一个新的信息处理的产业。

ABB 首席技术官Bazmi Husain:

中国是机器人最大的买进国

ABB 集团首席技术官 Bazmi Husain 就数字时代的价值创造展开演讲。他说,在能源、机器人、采矿、船舶等各个领域,智能制造正在掀起一轮风暴。

Bazmi 说,实现工业 4.0 是比较长的路径。现在采取的措施,开展的研发都是比较长的过程,中间没有捷径。

他还表示,机器人也是很大的发展领域,数量在不断增长。中国是最大的机器人买进国,到 2019 年,全球机器人数量还会翻一番。ABB 会很重视这个市场,特别是人机合作。

“未来,机器人的语言处理将比人类强,沟通能力更好,甚至可取代人类一部分工种。" Bazmi 介绍,ABB 要在数字设备方面做好准备。”设备智能化成为技术突破的领域,硬件需要提升。

“众多行业正处于数字化不同阶段。”Bazmi 举例说,在采矿业,每个工人每年可以采 18 吨矿石,现在采矿量在慢慢减少。随着采矿进行,有很多采矿场地就要关闭了。因为采矿成本太高,采量减少。那如何来改进呢?“我们采取了自动化,把每一个设备联系在一起,每台设备每个人的位置都能实时知道。我们合作的一家矿业公司,2010 年至今,产量增加 80%。”

Bazmi 称,所有行业需要提高效率。6 年前,他们向船舶卫星提供服务。“此前,船长获得用于决策信息非常少。船在运货时,知道货有多重。堆货物时,需要知道哪些放在下面。现在我们对货物进行分类。以前由人决定,现在依靠大数据管理。现在已经有 6000 条船运用大数据,每艘船可节约 5 万美元成本。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可以做到了。”

他还表示,现在大多数电力基础设施不够智能。有一些行业在美国或其他国家,变电站超过 40 年历史,需要提档升级。ABB 建立了数字变电站,根据用电量决定给多少电力。“在城区,可以通过数字化改造,来提升现有变电站。维护这一项,可以减少 50% 能耗。把铜线换成光纤线,以此节约成本。”

现代化的汽车厂,每一分钟就生产一辆汽车。如果将所有机器人连接起来,获得信息,出现问题时,让客户准确知道出现什么问题,就为客户减少时间,节约成本。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

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跨过工业文明的基石:品质和创新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 中国制造业必须要跨过工业文明的基石,就是品质和创新。没有品质和创新为基石的任何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对中国的制造业转型都是缘木求鱼。而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为中国政、产、学、研、用的智能产业生态提供了更多创新创造的机会,同时也将为江苏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智慧。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CTO及德国DKE主席Roland Bent: 商业流程、物体、系统组建和人类之间的智能互联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工业4.0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之下应运而生的概念,它代表生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进一步延伸了制造业的范围,它代表了网络物理系统与物联网,与服务在生产和物流中的技术整合。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主任 朱森第:

推进“中国制造2025”,必然实施并行战略

“中国制造2025”为什么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智能制造的战略方针是什么?路径又是什么?到目前实施的情况如何?我们有什么可以跟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智能制造上开展交流和合作?

中国的智能制造并不是这几年才开始注重和实施的。可以说,在前些年,我国已经积极推进跟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谋划了制造业未来十年乃至于三十年如何从大走向强:第一个十年,能够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个十年,进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间位置;第三个十年,能够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前列。为了实施这样一个战略部署,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具体的工程,我们把它叫做11+X。之所以叫X,因为这个是弹性的,可能过若干年又觉得有一些重要的内容必须列入。这11个里头,有5个重大工程,2个专项行动计划,3个产业发展规划,还有1个作为人才基础的人才发展规划,都已正式发布并实施。

如何让中国的制造业更加聪明?我认为有四个基本点必须考虑:第一,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第二,中国制造业生产力水平的跨距相当大,差不多60年;第三,中国制造业里面相当一部分是劳动密集、附加值比较低端的产品;第四,中国制造业处在工业2.0和3.0之间。

究竟智能制造的推进对中国的制造业会带来什么变化?主要三个方面。第一,使得制造业缩短上市时间,满足定制化的要求,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效率、效益和质量,优化环境。第二,未来制造模式必然是朝着个性化、响应快、质量高、成本低、知识密集、服务至上、生产柔性、环境友好这样一种模式迈进。第三,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带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推进的过程当中,中国必然实施并行战略:处在2.0企业的要赶紧补上3.0里头的事情,处在3.0企业要把自动化的技术和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到我们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上。4.0,要在一部分企业当中实施,让其引领制造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引领”;二是“移植”,把4.0里头的成熟技术应用到3.0阶段的企业里头,把4.0和3.0里头成熟的技术应用到2.0阶段的企业里头,这样中国制造企业可以整体提升水平; 三是“带动”,就是带动中国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

相关新闻